截至2024年10月29日,淮南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9,列皖北第1,PM2.5浓度列皖北第2,优良天数比例列皖北第1。
突出行业源深度治理。全市31台燃煤发电机27台已达到超净排放水平,推进中安联合自备电厂热电联产3台机组达到超低排放水平;213家企业完成第二轮活性炭更换;完成VOCs源头替代企业24家,推进东顺汽车、龙昱钢构2家企业VOCs治理升级改造;淘汰2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10台;申报绩效提级企业52家,其中B级36家、引领性企业16家。
突出移动源系统治理。新增使用新能源公交车172辆、出租车279辆、轻型环卫车7辆、占比分别达到100%、95.54%、79.14%;邮政行业现有新能源汽车75辆,占比达到90%以上;鼓励提前淘汰老旧柴油货车135台;潘集区新能源换电重卡一期项目已建成,先期投运20台新能源重卡。
突出扬尘源精细治理。制定淮南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十条达标措施,交办施工杨扬尘问题310处;开展裸露土地专项整治行动,巡查发现裸露土地34处,已完成整改12处;开展道路扬尘治理专项行动,排查问题244个,全部完成整改,加大精细化道路和重点路段的清扫保洁力度;加强煤系固废扬尘管理,发现问题129处,完成整改102处。
突出社会面源常态治理。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建设标准化收储中心102个,年利用秸秆111.57万吨;开展餐饮油烟、控煤等大气污染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共巡查3298轮次32241余户次,责令整改33家;开展恶臭异味专项整治,下达城市水环境整改交办函30件,涉及沟塘水系34条,反馈问题114个,正在督促整改;取缔占道经营性小煤炉119个。
原标题:淮南市突出“四治”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