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2024年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

2024年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

2025-03-28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27

  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4年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4年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专业委员会李金惠,刘丽丽,许晓芳,牛茹轩。
 
  2024年行业评述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应重点关注“无废城市”建设、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大宗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以及“1+6+20”重大工程建设、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管理试点、重金属减排和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等工作。
 
  01
 
  #主要政策#
 
  “双碳”战略方面,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发改环资〔2024〕165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工信厅科〔2024〕7号),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增强动力,促进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无废城市”建设方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加快“无废城市”建设,首次提出“建成‘无废城市’和‘城乡无废’”的具体要求,并明确了到2027年和2035年的建设目标。
 
  固体废物管理方面,生态环境部发布《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目录》(公告2024年 第4号)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指南》(环办固体函〔2024〕37号)。为全面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磷石膏综合利用行动方案》(工信部联节〔2024〕58号),要求推动磷石膏源头减量,提升磷石膏综合利用能力,提高利用规模和质量。其后,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工信部联节﹝2024﹞225号),助力推动赤泥综合利用产业和氧化铝产业绿色协同发展。为加强危险废物监督管理,生态环境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修订版)》;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年版)》,助力危险废物的规范化与精细化管理。为推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发〔2024〕7号)的通知,提出增加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回收量,提升再生材料供给占比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24〕7号),对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作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
 
  标准建设方面,国家标准层面发布了《磷石膏的处理处置规范》(GB/T 32124-2024),《钛石膏综合利用技术规范》(GB/T 45015-2024),《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T 30760-2024),《废矿物油回收与再生利用导则》(GB/T 17145-2024),《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24),《农村粪污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GB/T 43829-2024),《公共机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管理规范》(GB/T 45074-2024),《报废机动车回用件拆卸技术规范》(GB/T 44727-2024),《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指南》(GB/T 30102-2024),《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GB/T 45070-2024),《废电路板处理处置要求》(GB/T 44157-2024),《退役光伏组件梯次利用通用规范》(GB/T 45075-2024)等标准。行业标准层面发布了《回转窑处理冶金尘泥技术规范》(YBT 6170-2024),《钛铁矿酸解废渣处置方法》(HG/T 6269-2024),《含铬酸洗废液处理处置方法》(HG/T 6265-2024),《废盐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农药行业)》(HJ 1360—2024),《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技术标准》(JGJ/T 498-2024)和《废电池处理中铁、铝、钙渣的处理处置方法》(HG/T 6264-2024)等标准。此外,各地方政府和固废处理企业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规范,为行业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2
 
  #行业发展#
 
  (1)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
 
  我国固体废物整体呈现堆存量大,年产生量大且呈逐年增长的态势。2023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加,产生量达到42.8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54亿吨,与2019年相比增长了5.78%;建筑垃圾产生量超30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以上;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也持续增加,2023年全国约有7.7万家单位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在10吨及以上,申报产生约1.1亿吨危险废物;再生资源回收量趋于平稳,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6.17%,其中回收量最多的是废钢铁,占比60%以上,其次是废纸,占比为17.9%。
 
  (2)固体废物处理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2023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为近五年最高,综合利用率达60.1%,与2019年相比提高了7.4%。生活垃圾焚烧及无害化水平持续提升,生活垃圾焚烧率可达82.5%,与2019年相比提升了1.6倍。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能力有明显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国约有3600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集中处置能力约为2.1亿吨/年,全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量是2019年的1.76倍。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保持稳定,2020-2022年全国畜禽类粪污综合利用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增加,分别由2020年的75%和86.7%增加到2022年的78%和88%,农膜回收率基本保持稳定在80%。
 
  (3)“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十四五”期间,全国“113+8”个城市和地区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吉林、浙江等19个省份积极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计划建设3700余项工程项目,6000余项重点建设任务,投资超过1万亿元,累计建设2.5万余个“无废细胞”。各地区不断健全“无废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已经完成400余项制度修订。云南、海南、西藏等15省份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对地方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及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内容,山东等6省份将“无废城市”建设写入地方性法规,上海市率先颁布“无废城市”建设条例。2024年12月,生态环境部审议通过了《“无废城市”建设进展评价办法(试行)》。
 
  (4)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构建
 
  2024年初,为促进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文件,此后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山东省等多个省市相继发布《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围绕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加快培育行业骨干企业的目标。10月,为切实发挥“国家队”龙头作用,新央企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成立,市场化重组整合国资央企相关资产和业务,并购重组行业优秀企业。
 
  (5)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
 
  2024年我国持续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开展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堆存场所排查工作,推动实施大宗固废消纳利用项目1129个,消纳量约3.3亿吨。推动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3897万吨/年,新增建筑垃圾消纳能力8120万m3,资源化能力9180万吨/年。推动长江经济带1440座、黄河流域360座尾矿库完成“一库一策”治理,累计完成980余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全力推进危废“1+6+20”重大工程建设,着力补齐危废处置技术和特殊危废处理能力短板。
 
  03
 
  #关键核心技术进展#
 
  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推动着行业的进步和创新。当前,行业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分选、高效焚烧、生物降解、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其中,资源化利用技术是目前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焚烧技术也向着高效、低排放和智能化方向不断创新。
 
  2024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等行业协会组织发布了数十项固体废物领域关键技术。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公布了16项“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第四批),其中工业固废3项、生活源固废2项、建筑垃圾1项、危险废物5项、农业固废4项以及信息化1项。
 
  工业固废领域聚焦石膏、粉煤灰、尾矿等大宗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关键技术,可有效解决大宗工业固废堆存量大、消纳难的问题,促进大宗固废绿色化、规模化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工业石膏的梯级利用技术,粉煤灰、尾矿等含重金属固废高效建材资源化循环利用及矿坑回填技术,电石渣深度净化制备钙基材料低碳技术等。
 
  生活源固废领域聚焦生活垃圾分类及焚烧发电、污泥资源化等技术,可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及能源有效回收利用。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智能分选技术、生活垃圾收运全过程减污降碳关键技术、碳化制取低热值生物燃料技术和污泥深度脱水减量技术等。建筑垃圾聚焦资源化、精细化分选等方面,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固化改性高效道路化应用技术、建筑垃圾遥感智能监测与环境风险评估关键技术与应用技术等。
 
  农业固废领域聚焦农用地膜降解回收、秸秆高效利用和高值化燃烧和畜禽粪污热解等技术。危险废物领域聚焦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装备研制与推广应用、固危废协同处置技术、危废原位处置技术、危废智能化处置设备的研发,切实强化了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再生资源领域,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报废汽车循环利用技术、玻璃、塑料等再生资源的分选及高值利用关键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可从技术层面保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质量和效率。
 
  2025年发展展望
 
  1、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标准制定
 
  2025年,将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以强有力的政策引领,推动开展“固废十条”的研究与制定工作,稳步推动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标准先行,加强基础性和引领性标准的制定,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体系建设,引导和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范化发展。此外,国家将大幅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规模,不仅从政策上,还将从资金方面助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预示着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的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升级。资源化利用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将逐步替代传统的处理方法,提高固废处理效率和质量。同时,大力推进数字“智理”与生态环保产业的融合步伐,大力推行“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全方位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与应用,推动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朝着智能化、高效化和绿色化方向稳步迈进。
 
  3、优化市场机制,加速产业链整合
 
  强化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对固体废物回收、综合利用环节给予税收优惠,惩罚无序堆存和处置情形。建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切实保障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的持续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渗透融合”的固废监管与处理利用创新机制。通过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更加高效的生产体系,打破产业碎片化格局,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来源: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专业委员会、技术部
 
  原标题:2024年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评述和2025年发展展望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zlqt.hbchanyelian.com/news-news_article-id-46235.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