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中央环保督察检查之细出乎意料 绝非为查几个案子——中链企通环保网

中央环保督察检查之细出乎意料 绝非为查几个案子——中链企通环保网

2018-09-20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674

中央环保督察检查之细出乎意料 绝非为查几个案子

   同时派出多路人马对120个地(市、盟)开展下沉督察,行程超百万公里;问责4305名官员;同步曝光59个假整改的典型。至7月7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河北等10省(区)收官。     从广西到广东到宁夏再到内蒙古,《法制日报》记者跟随“回头看”督察组一起走过4省(区)的20多个地市(盟)。期间,《法制日报》记者看到,多地党政“一把手”被督察组负责人叫到房间“聊天”,还有城市“一把手”被督察组请到驻地吃“早餐”。     担任进驻广西等四省(区)的中央环保督察组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回头看’督察绝不是为了查几个案子,而是要通过查案子,推动解决一些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监管部门不作为、乱作为,不担当、不敢碰硬问题。”在督察组看来,一些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与地方党政相关人员政治站位不高,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直接相关。督察组这位负责人指出,督政始终都是中央环保督察的第一要务。     而督察组所到之处,检查之仔细,完全出乎地方意料。     督察组检查之细出乎地方意料     2016年第一轮督察时,督察组将宁夏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侵占白芨滩*家级自然保护区问题作为需要整改问题留给宁夏。2018年6月19日,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到位于灵武市的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     下午3点多,督察组进入园区,选择的第一家企业是宝利达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利达)。不进办公室,没有客套,督察组直奔生产场地。从生产场地到危险废物储存库再到任何一个疑似可疑点,督察组都要仔细查看;除了看现场,督察组还对企业的危险废物转运单进行账目核查。     当督察组到危险废物储存库,核查危废转运情况时,厂方负责人说:“具体管事的人不在,他们说不清楚。”“赶紧把管事的叫来,谁说得清楚叫谁来。”督察组带队负责人说。边查边等,直到宝利达负责危险废物处置的负责人王天齐到来。他告诉督察组,宝利达的危险废物交由杰瑞邦达环保科技公司处理(以下简称杰瑞邦达)。     从进入厂区到查清宝利达的危险废物转移情况,督察组整整查了近一个小时。     同样的节奏,同样的查法,19日下午,督察组在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先后到了宝利达、杰瑞邦达、宁夏达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基盛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     6家企业查了5个多小时,计步器上显示的步数是16000多步。督察组*终查实,宁夏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侵占*家级自然保护区问题依然如故。*终,银川市委做出决定,灵武市分管副市长被撤职。     2014年,位于中宁县腾格里沙漠的两家企业曾因“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被责令整改。2018年6月21日,督察组到这两家企业“回头看”。督察组先后爬上其中一家企业的多个污水处理池,并现场检查了企业的固体废物填埋场等地,现场看,当场问。“真没想到,督察组看得这么细。”在检查现场,宁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刘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督察组检查之细出乎她的意料。     事实上,这只是督察组现场检查广东、广西、宁夏、内蒙古等4省(区)的一个画面。     6月24日,从早晨开始,呼伦贝尔市的满洲里开始下起大雨。在当地人员看来,这么大的雨,督察组的检查可能就没那么仔细了。恰恰相反,督察组的行程丝毫没受影响,从达赉苏木到呼伦湖,从垃圾焚烧处理是否没有问题到呼伦湖保护区内的宾馆饭店清理情况,督察组对任何一个疑点都不放过。     下大雨不受影响,过了饭点更不在话下。6月16日,督察组从汕头到了揭阳的普宁市。傍晚7点时,督察人员发现一家简易垃圾焚烧企业的烟囱正在冒着黑烟。督察组赶到这家小企业时,发现前两天还露在外面的废机油被人为填埋了。督察组负责人拿起铁锨一锹一锹地挖下去,直到将企业恶意掩埋危险固体废物的事实查实才离开,而这时已过晚上8点。     在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前旗,为了彻底查清乌梁素海水质两年不见改善的原因,督察组上午看现场,直到下午两点,赶回驻地接着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党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整治方案一条一条的“掰扯”。至到火车开车前半小时,督察组才匆匆赶往火车站离开乌拉特前旗。     在乌兰察布市的凉城县,就岱海的污染防治,督察组与内蒙古自治区及乌兰察布市一起研究至第二天凌晨……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在广西防城港市督察现场。 郄建荣 摄督察既看“面子”也看“里子”     督察组查得这么细,地方上提心吊胆,督察组有的队员也累病了。就个中原因,*家环保督察办有关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从2015年12月到2017年6月,中央环保督察完成了对全*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督察。到中央环保督察进驻河北等10省(区)进行“回头看”时,一些省(区)已经整改了近两年时间。     他说,经过两年整改,一些企业再明目张胆地造假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整改得是不是彻底,是不是在做表面文章,就必须得细查。”在他看来,走马观花式地检查肯定发现不了问题。“污染往往藏在角落里,不仔细查可能就看不出来,特别是一些数据,越漂亮可能就越有假。”这位负责人说。     督察组在调查内蒙古乌梁素海的污染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巴彦淖尔市一位副市长向督察组汇报说,2017年,巴彦淖尔市化肥使用量出现负增长。但是,督察组进一步深究的结果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并无确凿的证据,而且几个部门提供的数据都对不上。同样的例子,还包括汕头市污水管网的建设情况;广西北海市铁山港违规倾倒问题;呼伦湖、岱海污染治理项目实施混乱等等。     “企业整改往往在‘面’上下功夫,不翻开‘里子’看看就发现不了问题。” 督察组有关人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回头看”公开的59个典型案例每个都是费了一番功夫才查出来的。     他同时透露说,“回头看”督察与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一样,都是奔着问题去的。不同的是,“回头看”扭住不放的是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的“假装整改”“表面整改”以及“敷衍整改”等形式主义问题。     《法制日报》记者参加的对广东等4省(区)的下沉督察,涉及20多个地级市(盟),行程数十万公里。“4省(区)走了一圈后,发现生态环境形势确实是在变好,但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督察组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但要看到问题仍然很多,必须要有压力感,抓紧把中央明确的攻坚任务做起来,做出效果。”他说,这也是“回头看”督察之所以查深查细的一个重要原因。     宁夏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一角。 郄建荣 摄59个案件背后都有不作为影子     中央环保督察对河北等10省(区)的“回头看”督察与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大的不同点是边督察边公开曝光典型案件。截至7月7日,“回头看”督察共曝光了59个典型案件,其中绝大部分涉及企业环境违法问题,同时又都是“假装整改”“表面整改”以及“敷衍整改”的典型。     督察组指出,表面上看是企业环境违法,实际上,这和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及地方党委政府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有很大关系。     事实确实如此。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在广西督察时发现,钦州等沿海三市均存在小冶炼问题。为此,广西提出的整改要求是,2017年3月底前对钦州等沿海三市钢铁、铁合金项目清理整顿情况开展集中督查,确保整改到位。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手续不完善的项目一律关停取缔,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     2018年6月9日,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在广西钦州市下沉督察时,发现*家早已明令淘汰的属于“散乱污”小冶炼企业却依然盛行。督察组仅在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黄屋屯镇及钦北区大直镇,就发现20多家小冶炼厂。这些企业生产工艺设备十分简陋,厂区基本没有像样的厂房及相关附属设施,更无有效的环保控制设施和人工防护装备,露天生产,工艺粗放。督察组随机抽查的4家铁合金冶炼厂、1家再生铝冶炼厂,均属“散乱污”企业。     明明没有整改,但是,广西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却对这些“散乱污”企业做出“完成整改”的认定并对整改问题作销号处理。     无独有偶。从1975年开始,*家电投集团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家电投霍林河煤矿)就开始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草原挖煤,一挖就是43年。43年来,*家电投霍林河煤矿在科尔沁草原动草面积达78平方公里,相当一个中等城市的建成区面积。     2013年至今6年时间里,*家电投霍林河煤矿仅拿出419万元用于草原的修复和治理。2017年北露天矿,用于草原修复的费用是吨煤一分钱;南露天吨煤投入不到五分钱。*家电投霍林河煤矿南矿区声称修复过的三个大平台,10年后依旧是黄沙一片。     对于*家电投霍林河煤矿的行为,通辽市、霍林郭勒市*土部门却表示企业“都在按要求治理”“执行情况挺好”“没有发现问题”。     督察组调查却发现,除了监管部门之外,通辽市及霍林郭勒市党委政府对*家电投霍林河煤矿长期不按要求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违规占用草原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督察办这位负责人说,不仅仅是曝光的这59个典型案件背后有地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整个“回头看”督察中这样的问题在10省(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内蒙古岱海的部分湖底已变成沙地。 郄建荣 摄督察组请吃“早餐”不轻松     “回头看”与第一轮督察一样,重点是盯紧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监管部门不作为、慢作为以及乱作为问题。     督察组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包括“回头看”督察在内,中央环保督察就是要向地方政府传导压力,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环境责任,让他们真正对地方的环境质量负起责任来。     在宁夏,督察组请银川市市长到督察组驻地吃“早餐”;“晚上,请你们到我房间里来一下。”在广西自治区,在广东省,《法制日报》记者不止一次听到督察组负责人向地方党政“一把手”发出这样的“邀请”。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宁夏等10省(区)期间,针对地方上存在的“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突出的地方,相关督察组负责人就地约见了钦州、北海、南昌、汕头、揭阳等多个城市的党政负责人。     “督察组请吃‘早餐’不是件轻松的事儿。”被请吃“早餐”的地方党政负责人说,说是请吃“早餐”实际上是谈问题。在督察组负责人看来,“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一些地方党委政府部门没有尽到监管义务,才导致企业违法问题屡禁不绝。”他说,这也是中央环保督察包括“回头看”盯住地方党委政府不作为、慢作为以及乱作为的原因。     截至7月7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共问责4305名官员。据督察办这位负责人透露,与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一样,“回头看”督察也将形成督察报告,并向地方反馈督察意见,“同时还要移交问责清单。”这位负责人说,10省(区)被问责的官员人数或许还会上升。     (来源:法制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zlqt.hbchanyelian.com/News-1404.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