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正式敲定《2023年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时间较去年提前了不少。该名单自发布以来,为引导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行业技术创新,提升绿色发展水平,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推进作用。2023年,大气治理领域已经是第七批,这一轮共计13家企业入选。
其中从事挥发性有机物(VOCs)处理装备制造的有5家,且均在工业废气治理领域深耕已久,如山东皓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此前,在第六批11家提名大气治理领域企业中,涉及VOCs治理业务的占到了6席;第五批9家企业中,VOCs相关仅有2家;第四批10家企业中,占4席。占比略有波动,但工业源VOCs治理的重要性却日益凸显。
8月15日,生态环境部研判,下半月全国大部空气质量将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东北地区等首要污染物仍为臭氧。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近些年,每逢气温升高,臭氧污染都会成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一大要素。VOCs作为其形成的重要前体物之一,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各类溶剂的使用及石油化工、炼钢炼焦等生产过程,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等。
臭氧污染反复拉高VOCs治理需求,工业源上众多问题待解决
为提高VOCs治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印发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明确提出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这份文件指出,我国VOCs治理工作依然薄弱,尤其体现在源头控制力度不足、无组织排放问题突出、治污设施简易低效、运行管理不规范、监测监控不到位五个方面。
研究表明,我国工业VOCs排放中无组织排放占比达60%以上,尤其量大面广的企业还未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另,治污设施建设质量良莠不齐,应付治理、无效治理等现象也较为突出,在一些地区,单一低温等离子、光氧化、光催化以及非水溶性等低效技术应用占比达80%以上,治污效果差。
于是为了更好地持续推进VOCs综合整治,多地政府正积极呼吁企业尽早更新升级有关治理装置,并给出了财政补贴方式。当然,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明确指出,“提升改造VOCs治理设施不能‘一刀切’要求所有企业建设RTO、RCO,应当以适宜为第一位,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
平衡效益与成本,VOCs治理之路究竟该朝那个方向行进?
RTO、RCO等优势显现,复合型综合治理设备被看好
目前普遍认为高效的VOCs的治理方式有两种,即RTO(蓄热式热氧化技术)和RCO(蓄热式催化燃烧技术),前者通过将有机废气加热到760℃以上,使废气中的VOCs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后者让废气通过蓄热体换热进入催化剂床层,在催化剂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将废气中的VOCs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凭借着高达90%以上的处理净化效率,这两类技术已经在石化、化工、医药制造、包装印刷、工业涂装、涂料油墨制造等行业有广泛应用。但据专家分析,实践中由于企业配置及维护上的区别,这类高效VOCs治理装置同样会无法发挥出应有水平。对此,行业特别设计了复合型治理方案,如沸石转轮+RTO。
当然,随着一系列控制政策、方案、法规出台,以及配套的标准、技术指南的发布和监管力度加大,VOCs末端治理势必会面临空前压力。而相较于将VOCs废气直接进行销毁,低成本的吸收技术、冷凝技术、膜分离技术和生物技术等也开始受到重视,其具备的回收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碳排放量低等优点,还能更好的协同VOCs治理与碳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