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称 武汉市水务局——湖北省武汉市大东湖核心区80万立方米/天污水传输深隧系统示范工程
推荐单位 湖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申报单位 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 武汉市水务局
建设和运行模式 PPP
工程规模 大东湖深隧平均埋深超过30米,主隧全长17.5公里,设计规模为80万吨/天,远期为150万吨/天。
工艺流程
地表预处理系统和深隧传输污水为主要技术工艺路线。地表预处理系统主要组成有沙湖提升泵站、二郎庙预处理站、落步嘴预处理站、武东预处理站,其中各预处理站采用强化预处理工艺:粗格栅(20mm)+提升泵+细格栅(6mm)+曝气沉砂池+精细格栅(3mm)。
预处理站通过配套管网收集周边污水进行除渣除砂后,经深隧远距离传输给北湖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化处理。
运行效果
为解决污水预处理站运行中各构筑物逸散的恶臭,对构筑物加盖密闭和设计生物除臭系统,消除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污染,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现场采样检测结果表明,臭气浓度各项指标小于标准限值,达到参照执行的《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各站点及竖井臭气检测指标最大浓度均明显低于排放标准限值。
二次污染控制
本工程运行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治生产中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主要是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四个方面。生成的废水主要是各级格栅和除臭系统在运行中产生的,为防治废水外排造成二次污染,各站修建废水池以作储存,再循环回细格栅前再次处理,达标后排放。对预处理站构筑物及入流竖井产生的臭气进行治理,采用了生物除臭法,将生产产生的臭气除臭风机收集至生物除臭滤池系统,解决臭气排放问题,目前各厂区的除臭系统运行良好,除臭效果出色。对运行中产生的机械噪声、风机噪声,配置消声装置。本项目生产中产生的栅渣、沉砂、生活垃圾均由环卫公司统一拖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处,确保周围环境无污染。
达到的标准或性能要求
1.深隧进水水质控制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31962-2015-T》B级排放标准。主要指标如下表:(单位:mg/L)
2.厂界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三类标准的有关规定。
3.臭气浓度达到参照执行的《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20(无量纲)要求,氨气、硫化氢达到最高容许浓度1.5mg/m3和0.06mg/m3要求。
运行情况
工程生产运行稳定、持续输送污水,运行截至2022年5月18日输送水量为3.2亿方,每日预处理和输送水量可达60万吨。工程运营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开展应急预案制定、人员培训、事故演练等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确保全年运营无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项目公司多次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对该工程运营产生的臭气和噪声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符合项目环评标准。
在碳减排方面采取的措施
1.采用高效机电设备,提升泵和罗茨风机均采用高效电机,提高处理效率。
2.加强负载管理,工程在运行中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负载也降至最低,同时,设备配置与实际荷载相匹配,提升泵和各类风机的型号均根据设计要求选用,曝气盘也采用微孔曝气,避免了“大马拉小车”,降低电量消耗。
3.提高智能化程度,工程的设备自动功能完善,能够根据实际工况动态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有效优化水力输送整体运行情况,实现节能降耗。
碳减排效果
工程实施后,有效减轻城市中心沙湖港、沙湖等的尾水污染问题,提高卫生水平,保护水环境,保障居民生活品质。将城区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出水指标较原有污水厂有较大提高,有效消减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排放。
示范点
1.绿色技术先行、实现节能环保
在工艺方案选择、设备选型和操作管理方面都考虑采用绿色先进技术,实现了节省能源、环境友好的和谐统一。一是污水深隧传输系统采用压力流方式运行,有效降低了污水处理厂内深遂泵站的水泵扬程,系统的能耗相对较低。二是新建的预处理站均采用花园式+全地下结构建设方案,各处理间均采用密闭现浇混凝土结构结构。三是预处理站内构筑物布置紧凑,减少了联络管渠的水头损失,站内水力计算力求准确,减少了进水泵和溢流泵的扬程,降低用电能耗。
2.技术先进、运行成本降低
全厂采用技术先进的微机测控管理系统,分散检测和控制,集中显示和管理,各种设备均可根据污水水质、流量等参数自动调节运转台数或运行时间,不仅改善了内部管理,而且可使整个预处理系统在经济状态下运行,使运行费用大幅降低。
3.城市深层污水隧道智能化运行
该工程采用智慧运营系统、健康监测系统、无人机巡线系统、水下机器人系统,实现深隧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运行,运行维护简单。
智慧运营系统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先进技术,采用“一张图绘所有”的概念,集成了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实现资产、人员、数据的有机管理。这套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搜集处理数据,进行自我学习,形成一套优化管理、调度方案,在未来甚至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运营。
隧道内预装的传感器通过波动扫描,感知深隧四个分段的健康情况,可以实现隧道全线数据化、可视化。
无人机巡线系统,可以捕捉深隧沿线地表的高清画面,并通过图像识别及5G通讯技术实现危险源实时甄别的功能,防止外部行为破坏深隧结构。
水下机器人可以在高流速、高水压、具有腐蚀性、能见度低的水下环境实现隧道运行状况检测、清淤、修补功能,帮助深隧保持健康的运行状态。
原标题:2022示范工程 |武汉市水务局——湖北省武汉市大东湖核心区80万立方米/天污水传输深隧系统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