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2023年,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刮骨疗毒”

2023年,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刮骨疗毒”

2023-12-29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148

  2023年,要说环保产业的大事,“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算是一个。
 
  这场起始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行动,由生态环境部发起,部长亲自挂帅,多部门联手,各地方跟进,媒体记者卧底曝光,从年初一直持续到年尾,目前仍未有收官的迹象。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堪称“史上最强”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打假风暴。
 
  那么,这场史上最强的打假风暴,将为环保产业带来什么影响?在它的作用下,环保产业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2023年终盘点系列,请戳:
 
  【大事记】环保人的2023:那泼天的富贵啥时候才来?
 
  【政策篇】2023年,环保被推出了ICU
 
  【产业篇】2023年,环保产业“拐点”来了
 
  1 部长亲自挂帅,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打假风暴来了
 
  2021年8月4日,新华社旗下的《新华每日电讯》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环评报告弄虚作假,“漂白”污染项目挣昧心钱——一些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成为不法企业“排污保镖”》。这可能是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问题第一次被媒体点名。不过,彼时行业内对这个问题还未引起重视,地方上虽然有一些针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监管行动,但数量不多,规模也并不大。
 
  窗户纸真正被捅破,是在今年2月。2月16日至17日,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要“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因为它是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打击危险废物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放在一起表述的,所以彼时“环保圈”就预测,这次行动的力度可能会比较大,有可能是生态环境部2023年的重点执法行动之一。
 
  事实也证明了我们的猜测。很快,2月20日至2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就亲赴河南突击检查,然后发现一堆关于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问题。对此,黄润秋特别强调,企业和第三方监测公司相互串通、伪造篡改监测数据等问题,性质严重,影响恶劣,触犯刑法,必须坚决打击。
 
  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从此成了一项“部长工程”。今年3月、6月和8月,黄润秋部长先后去河北、宁夏、湖南等地检查,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几乎每次都能发现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问题。
 
  在7月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黄润秋表示,这些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先后带队到全国不少省份,采用“四不两直”突击检查方式,直奔企业检查污染治理情况,发现部分企业存在严重的监测数据造假行为。比如,有的拔掉或者遮挡采样探头,有的以自来水或好水充当采样水体,有的修改了仪器参数甚至内置计算公式,有的植入黑客程序,远程遥控篡改监测数据,有的编造虚假数据台账等。
 
  “这些造假行为往往是排污企业与第三方服务机构沆瀣一气,恶意所为,造假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且有的专业化程度极高,查处难度极大。这些行为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突破底线,触犯刑法,必须严肃查处,坚决打击,决不放过。”黄润秋说。
 
  2 最高检、公安部联合专项行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监督抽查
 
  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并不是部长一个人的事,更不是生态环境部一个部门的事。从2020年开始,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连续三年共同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而今年,专项行动又把“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也纳入了进来。
 
  为此,2022年12月,最高检、公安部、生态环境部先后联合举办两期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培训班,专门针对“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开展了培训。
 
  后续加入的还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10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决定于2023年10月至11月中旬在全国范围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
 
  其中,4类专项整治之一就是“生态环境领域专项整治”。根据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相关要求,各地市场监管和生态环境部门要聚焦碳排放数据管理和环境监测等领域,联合对碳排放核查检验检测机构和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实施重点抽查。
 
  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还引起了媒体的关注。10月份,有媒体记者卧底西安、太原两家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发现他们经常弄虚作假,通过伪造、篡改监测数据,出具虚假监测报告等方式,帮助排污企业“蒙混过关”。
 
  在生态环境部的要求下,地方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也纷纷跟进。多地召开工作推进会,组织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并发布了一系列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针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行动并非“一阵风”,而是从年初一直持续到年底。前两天,12月22日,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还联合挂牌督办了两起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
 
  生态环境部表示,今年以来,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密切协作、通力配合,持续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切实打出了遏制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组合拳”,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3 多次通报典型案例,有案件涉及金额30多亿元
 
  如此大力度的行动,也收到了丰硕的成果。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就通报了3起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到了5月,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了“山东锦华环评造假案”,4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到三年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五十万元,同时还被没收违法所得。
 
  生态环境部表示,锦华环评造假案的宣判,再次为广大环评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环境部将以锦华环评造假案依法宣判为契机,持续对环评违法行为加强高压严惩态势,完善管理体系,切实筑牢源头预防第一道防线。
 
  10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生态环境部又联合发布4件“依法严惩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犯罪”典型案例,分别是浙江省湖州市长兴新某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夏某频等4人使用试剂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污染环境案,江苏省常熟市神某针织有限公司、被告人周某兴等2人稀释污水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山东省滕州市索某某等4人安装干扰装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以及四川省攀枝花市钛某化工有限公司、钱某广等3人篡改自动监测设备参数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三部门表示,该批典型案例聚焦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常见多发行为及新类型、新手段,体现了三部门加强行刑衔接协作、坚决打击污染环境犯罪的决心和态度。
 
  除了生态环境部通报的案例,各地方生态环境部门通报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案例就更多了,简直数不胜数。
 
  就在前不久,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还通报了重庆市“5.17”环评造假案。初步查明该案涉及全国31个省份,涉案环评近10万份,涉案金额30多亿元,目前已对7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
 
  4 告别虚假繁荣,建立真数据、真需求的良性循环
 
  2023年即将过去,这场轰轰烈烈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打假风暴仍然未见收官的迹象。未来,它将给环保产业带来哪些深刻的影响?平心而论,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如果只是一两家企业偶然为之,那可能是企业的问题。但如果大面积出现,则肯定是我们的机制、环境出了问题。
 
  机制上,排污企业作为业主,掌握着很大主动权,“检测结果不合格就不给结尾款”,或者“修改报告直到合格为止”,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也只能被迫“配合”。环境上,行业内卷加剧,低价竞争,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弄虚作假的风气一旦形成,对于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自身来讲也未必是好事。且不说良心上的不安,单单就是法律风险从排污企业转移到第三方机构身上,也会让第三方机构随时都在担心可能成为“背锅侠”。
 
  更不用说,这一风气还助长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使得正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面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此外,虚假的监测数据结果,还有可能减少排污企业在环保治理上的真实投资,客观上削弱了环保治理市场。
 
  正因为如此,所以从长远来看,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对于规范环保行业发展,为产业注入后劲,其实是利大于弊的。
 
  对于正规环保企业来讲,它有助于淘汰那些南郭先生式的竞争对手,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对于整个环保产业来说,它更是有助于建立真实的数据底座,推动释放更多的环境治理需求。
 
  总之,经过“刮骨疗毒”之后的第三方环保服务行业,有望告别过去畸形、病态的虚假繁荣,形成一个真数据、真需求、真产业的良性循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其实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毕竟,生态环境部只是希望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顽疾,并不是要消灭这个行业。
 
  原标题:2023年,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刮骨疗毒”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zlqt.hbchanyelian.com/News-2847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