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外媒的消息显示,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已经通过了更严格的塑料颗粒管控要求,包括粉末、圆柱体、珠状和片状等塑料颗粒。据悉,新议会将跟进这一规定,规定将矛头指向了所有实体运营商,尤其是大型企业,要求每年处理超过1000吨塑料颗粒的经济运营商每个装置必须制定风险评估计划。
塑料颗粒,或者更进一步微塑料对环境的入侵是隐形的,威胁环境健康和食品安全,全球喊出了“塑战速决”的口号。
据悉,国际海事组织(IMO)已经收到了多国上交的提案,建议将塑料颗粒列为《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中的“危险物品”,这也是源于塑料颗粒在运输过程中的泄露造成的危害和后果,这类事件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两次,所以塑料海运管理如果收紧对全球塑料颗粒贸易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贸易塑料颗粒并不一定就是废塑料,但进入环境的危害是同样的。那么目前,塑料污染总的来看还要主要关注废弃塑料制品的问题。
2024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塑料污染治理——“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既表明了塑料污染治理的紧迫性,也说明了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对此,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也建言献策,对塑料污染治理、再生塑料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建议,尽快推动塑料相关行业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开展与国际社会协调一致的海洋塑料垃圾治理行动。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表示,应明确废塑料化学循环战略定位,明确化学循环的产业发展定位,建立与化学循环相匹配的废塑料回收体系,推进化学循环示范试点工程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联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山西省委会主委王书红共同提出了《关于出台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同级循环利用政策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董事长马永生也提交了《我国废塑料“变废为宝”潜力巨大建议加快开展资源化利用》的提案,建议完善低值废塑料规模化、精细化回收体系,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废塑料回收体系建设,围绕现有炼化企业选点布局废塑料回收网络。
还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以竹代塑”并不是今年刚提起的概念,但是“发酵”后的声音愈发大了。2022年11月,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在全球深化“以竹代塑”合作。去年,4部门联合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竹代塑”迅速崛起成为一个新型产业,计划也给出了到2025年,“以竹代塑”相较2022年,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
同时,再生塑料市场也迎来了不错的行情。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颗粒价格指数走势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据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到202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现代竹产业体系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