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在四川巴中召开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在四川巴中召开

2024-06-28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81

  6月27日至28日,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在四川省巴中市召开。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钟斌,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钟承林,巴中市委副书记、市长高鹏凌出席会议并致辞,生态环境厅环保总监刘华太参加会议。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副主任王谦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由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以下简称土壤司)组织,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土壤中心)承办,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巴中市人民政府协办,设置主题授课、经验分享、典型案例交流、现场教学等多个环节,旨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学习借鉴地方治理模式和经验做法,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尊重农村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治理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全国行政村环境整治全覆盖,基本解决农村的垃圾、污水、厕所问题,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积极进展,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据了解,去年1.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完成,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0%以上;实施了800余个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同时也存在治理机制不完善、治理重点不突出、治理成效评判标准不科学、治理模式不精准、治理成效不稳固、保障措施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会议要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一头连着“三农”,一头连着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刻认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意义,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高对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认识。资源化利用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模式之一,要尊重农村实际,坚持“问需于农”“问计于农”“问效于农”,充分听取农民群众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愿和需求。要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治理路径,不照搬城市治理模式,不盲目提高标准,以“三基本”,即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作为评判标准,确保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普遍存在的困难,会议邀请来自土壤司、土壤中心、同济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专家和学者,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的难题和挑战,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水量调查及治理方案设计、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内容进行授课,就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模式和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讲解。
 
  各地亮“招式”掏“家底”,交流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经验
 
  绿树红花环绕,瓜果飘香,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村民即可用来灌溉周边农田、果蔬园、小花园,实现资源化利用。会议期间,与会人员深入巴中市恩阳区明阳镇高店子社区、巴中经开区红花村、巴州区巾字村等地,参观了解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情况。
 
  会上,海南省三亚市、云南省文山州、四川省巴中市和广元市等地职能部门代表就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设施分类整改等作典型发言,分享各地在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
 
  三亚通过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投建管养体制改革,聚焦以污水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分类治理路径,大胆探索创新农村污水、厕改、粪污一体化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70.8%。
 
  文山确定了“以废治废+资源化利用”为主的治理思路,立足全州村庄分布及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推行4种污水治理模式,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2023年底,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2.87%。
 
  巴中重点推行以就地就近利用为主的治理模式,采用“资源化利用优先,生化+生物处理相结合”治理路径,全市69%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广元注重统筹保障,高位施治;注重顶层设计,以制统治;注重因地制宜,多业融治;注重以点带面,多维促治;注重协同联动,多元合治,探索出“五重五治”路径。
 
  坚持分区分类治理,走出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四川路径”
 
  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围绕“分区分类治理,走出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四川路径’”主题,作交流发言。近年来,四川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将农村污水治理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重点任务,走出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路径,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4年一季度,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73.51%。
 
  在治理理念上,坚持因地制宜优化治理理念。结合省情实际,四川明确了“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利用为先、尊重习俗,注重实效、经济适用”的治理原则,选择以资源化利用为主,推广“低成本、易管护、可持续、效果好”的治理模式。目前已解决650万余户、2600万余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问题,为基本实现以Ⅱ类水为主体的水环境格局提供了重要保障,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创新高,“村美、岸绿、水净”已成为巴蜀乡村的日常美景。
 
  在治理体系上,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治理体系。起步之初,面临无底数、无规划、无标准、无规范的“四无”困境,四川省大胆探索,指导全省176个涉农县(市、区)科学修订完善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印发《“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业务知识参考读本》,印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规划、标准、读本、办法、平台”五项措施,逐步构建起治理体系。
 
  在治理模式上,推动试点先行探索治理模式。一方面坚持分区分类治理。2019年,生态环境厅在接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后,对现状进行深入调研,按照成都平原、川东北、川南地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高寒高海拔地区实际,以资源化利用为主,分区分类开展污水治理。另一方面坚持试点示范。我省每年在下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任务时,明确要求开展整治的行政村要合理选择治理模式和工艺,结合厕污共治,优先采取资源化利用模式,慎用一体化处理设备或其他后期运行维护费用高的设施。同时要求每个市(州)每年选择1—2个典型区域,开展平原、山地、丘陵、缺水、高寒高海拔和生态环境敏感等典型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
 
  下一步如何做?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兄弟省份的经验做法,坚持现有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设施提质改造行动,对设施运行不正常等情况,按照“完善一批、改造一批”的原则,有序推进分类整改。开展重点区治理攻坚行动,坚持不降标准、守牢底线,优先治理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流域等环境敏感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生态环境部土壤司、土壤中心有关同志,各省生态环境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有关处(室)和直属单位相关负责同志,21个市(州)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参加会议。
 
  原标题: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在四川巴中召开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zlqt.hbchanyelian.com/News-3581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