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对进水提升泵的优化运行措施进行相关内容的探讨。>>>前情回顾<<<
2、收集完整的实际运行数据,可以作为水泵的优化措施的基础数据。大多数的污水厂的污水提升泵建设完成以后与设计的参数是不能吻合的,需要重新根据实际进水的数据进行优化调控。
实际的进水水位是首先要进行确定的,进水水位的高低会受到实际运行中的管网的液位高低影响,由于城镇生活污水的来水量并不是恒定的,进水量的变化曲线对于大多数污水厂来说都不会是一条平直的曲线,一天中进水水量会根据不同的时段会出现高低峰值区域,这也决定了污水厂如果保持恒定的进水液位就需要根据不同时段的来水量主动的调整水泵的流量,调节流量可以通过变频或者开停水泵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受到污水厂工作人员实际操作的精细化的程度的影响较大,一些污水厂运行人员为了避免这种频繁操作,就会保持一个较水泵集水池的一个高液位运行,高液位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管网侧频繁波动的水量变化对污水厂提升泵的水量提升的影响,同时高液位运行,污水厂的水泵也可以保持一个相对恒定的液位,这样的水泵的流量也可以恒定下来,恒定的流量可以对污水处理的生物处理核心形成稳定的水量负荷,使微生物具有稳定的生存环境,因此一些污水厂的集水井和泵房液位都保持了较高液位。但是长期高液位也有一些弊病。
主要存在的弊病有以下几个方面:
a、高液位会消减管网的纳污能力,城镇地下管网对于市政污水厂来说是一个调蓄池,污水在管网中流动过程是一个重力流,重力流对管网不是一个完全充满的状态,它在不同的流量下对管网的充满度也不同,污水厂通过提升泵的运行控制集水井和泵房内的低液位,就可以保持管网内污水的良好流动,这样会给管网一个空间,成为污水厂的调蓄池,在一些城镇居民高峰用水量期间和降雨期间,这个富裕的空间就可以容纳这部分水量,降低污水厂的运行压力。但是由于污水厂保持了管网终端(污水厂集水井和提升泵房)高液位运行,会将部分高峰期污水滞留在管网内,这些滞留的污水会占据重力流的管网中的上部空间,消减了管网的纳污能力,就会造成在雨季雨污合流的情况下管网纳污能力不足,造成城市部分地区内涝,或者管网内污水伴随雨水外溢到环境水体中,造成污染。
b、高液位会造成污水在管网内停留时间过长,对污水进水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液位下,终端液位较高,污水在管网内的落差会减小,势能也随之减小,这样会造成污水在管网中流速变缓,导致污水中的比重较大的杂物沉积到管道底部,这部分沉积到底部的杂物在管道内的厌氧环境下进行有机物的厌氧反应,会消减进水中的有机物含量,特别是一些小分子有机物在管道内降解更加明显,这也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呈现在污水厂中,就是夏季的进水COD浓度会下降,而总磷总氮的变化没有COD明显,就会导致污水厂需要额外投加更多的碳源和除磷剂来保证系统的氮磷达标排放,造成运行成本的上升。
c、高液位会造成水泵的运行工况与设计参数不符,导致水泵的运行点偏离高效段区间。通过对污水厂集水井和水泵房液位的统计,可以得出水泵房的高液位多数已经高于设计的高液位,水泵的出水管的标高是固定的,而水泵房内的高液位会缩减水泵的扬程,导致水泵进入到低扬程大流量的工作区间,偏离高效段,造成水泵的能耗损失增大。
d、污水管网内的高液位,容易造成大量的漂浮垃圾聚集在管网内,当外部水量过低,污水提升水量不变,将管网液位降低以后,这些大量的漂浮垃圾就会短时间内大量涌入到污水厂内,造成污水厂预处理系统的运行压力增大,严重时会损坏粗细格栅的运行,造成系统停运的风险。
从上面几点分析来看,在污水厂维持高液位运行,对管网的运行压力、污水厂的进水水质、水泵的运行效率都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对未来污水厂的精细化管控和厂网一体联动管理模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污水厂应尽可能保持低液位的运行控制。
对污水厂来说,短期内高液位运行可以减少污水厂内的系统压力,但是会造成长期的运行隐患,但是操作较少,反而在大多数污水厂更多的采纳;长期的的正常液位运行需要进行复杂跟随操作,会造成运行人员的精细化管理的运行压力,操作也较为复杂,仅依靠人工操作肯定是无法满足复杂的系统控制要求,这就需要污水厂采用自控程序来优化污水提升泵的运行。
因此在污水厂污水提升泵的运行上首先推荐是使用设计精准的自动控制的程序来进行水泵的优化运行。自控程序的设计需要更多的结合实际运行的工艺状况来进行,但是现有污水厂的自控控制程序简单的以液位为水泵的启停点,在不同的液位下投入不同的水泵来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模式粗放,完全不能满足系统平滑水量的需求。因此需要对自控系统提出更详尽的设计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水泵的优化运行。
后续将围绕污水提升泵的优化运行措施展开进行讨论,欢迎持续关注并参与讨论。
原标题:市政污水厂运行优化管理(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