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最大力度化债措施来了!环保千亿“账本”怎么更

最大力度化债措施来了!环保千亿“账本”怎么更

2024-10-14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95

  振奋人心!202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介绍称,中央财政在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超过2.2万亿元的基础上,2024年又安排1.2万亿元的额度,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地方债务风险整体缓释,化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同时,近期财政部将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其中就包括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等。
 
  条条框框对于环保企业和环保行业来说都是好消息!
 
  2000亿应收账,原因复杂
 
  环保行业大规模标的基本都是来自于政府方招标,传统的EPC模式也好,新业态下的PPP模式或者EOD模式也好,都免不了要谈到这个问题。所以,其实大家都知道,环保企业的应收账款非常之多,最近在季报和半年报的集中披露中,环保应收账款这个问题又引起了关注。
 
  环保在线就曾粗略统计了152家A股环保板块公司的上半年应收账款数据,应收账款总额超过2000亿元。而深溪咨询(和君咨询生态环保事业部)数据显示,上半年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应收款高达3496亿,同比大增15%。【详见:要钱难!152家A股上市环保公司应收账款突破2000亿,七成以上金额持续扩大】
 
  别问,问就是谁还不是缺钱。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大环境上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仍没有明显转变,客观来看,地方政府承压以及审核流程周期长,同时内在因素也包括企业自身存在项目管理,应收账款管理仍需加强等原因。当然,中央和地方对此事的关注度也非常之高,从上述发布会通报的一系列措施就能看出端倪。
 
  中央地方齐出手,必有回响
 
  早在2023年全国两会,就有《关于设立环保类项目资金专项账户的提案》,今年年初的地方两会也频频提到拖欠账款问题。或者可以说,这个问题自始至终都是存在的,政府和企业双方都“念念不忘”,不然也不会有EOD模式的出现。
 
  尝试、探索、试行、总结、修正、突破,2024年既是收获成果的一年,也是再接再厉的一年。
 
  财政部带着一揽子计划来了,并且强调“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统筹谋划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意见也点名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4个重点领域,也提出更聚焦于具有一定商业可持续性的项目。
 
  再者,20多个省份发行了特殊再融资债券,10个月的时间达到1.4万亿,其中贵州获得了近2600亿,为环保领域的应收账款难题解锁了新路径。据了解,贵州各地政府开展化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解决了贵州省各地方政府欠付民营企业账龄较长的账款问题。
 
  化债的三个维度,内外同频
 
  数千亿应收账款的背后,有着其选择性逻辑,也有深刻的结构性原因,包括高垫资,半公益性质,重资产模式,融资难度,管理缺陷等等。
 
  那么从三个维度去思考,就是政府、社会资本以及企业。国君环保研报已经指出,“最大力度化债措施”的出台将有望改善环保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
 
  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发力将有效调动社会投资。中金研究院院长就曾表示,绿色金融进入新阶段,即绿色技术的突破式创新。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绿色贷款余额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绿色债券累计发行3.71万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撬动碳减排贷款超过1.1万亿。
 
  最后,积极的应对心态和方案是“内修”的必要素养。综合各家采取的措施来看,成立应收账款专班,及时掌握各项目的履约回款能力,进行应收账款跟踪分析,提高运营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应收账款调度机制、台账等都是比较常用的,部分也会通过诉讼途径维权。
 
  最大力度的措施,能否迎来最佳的化债时机?这不但要看政策的后续落实情况,更要看“内修”成果能否顺利帮助环保企业化被动为主动。当然,最终转变依赖低价,依赖规模,依赖工程;盲目扩张,盲目垫资,盲目跟风的思维,强化或者重塑业务结构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具备更大的韧性和竞争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zlqt.hbchanyelian.com/News-4006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