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收官在即,由“两新”政策掀起的循环经济“风暴”,仍不断朝着“十五五”延续。《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指明,既要支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加快设立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也要支持供销合作社系统发挥基层网点优势,加快健全标准化规范化回收利用网络。
响应顶层设计号召,中央层面,作为我国在资源循环领域首家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资环”)自成立开始便步履不停,2025年以来陆续落子江苏、浙江等地,加快组建资源循环“国家队”;地方层面,多省出台政策支持加力扩围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明确产业发展目标等,并陆续设立地方资源循环国企,形成不容忽视的“地方军”势力。
亮剑5万亿大市场,现阶段,中央与地方协同发力,擘画出资源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也为从业者进场提供契机。
牵头打造“国家队”,中国资环主导力凸显
《2024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铅酸电池除外)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同比增加1.5%,实现稳步增长。回收这些废弃物不仅能有力保障我国资源安全,还减少了环境污染,成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专家认为,中国循环经济产业正在从过去的以回收生意为主,发展为具有高科技、高质量属性的新产业。
为高质量发展助势,中国资环已经在全国范围先后揭牌成立多家子公司,包括: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子电器公司、中国资环绿色纤维公司、中国资环有色金属投资公司、中国资环新能源科技公司等。电子电器、绿色纤维、有色金属、新能源,不难看出中国资环更倾向于布局热门但技术难度大的赛道。比如,中国资环在集团总部驻地外第一家揭牌成立的专业子公司——中国资环新能源科技公司,拟深耕风、光、储、热等新能源领域,开辟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市场新业态,实现能源循环、资源循环、数据循环三大循环互融互促。
“科技创新是引领中国资环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更是带动资源循环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加速器’。”在年初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资环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宇发表主题报告,表示中国资环将始终把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破除行业共性难题,着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有中国资环作为兜底保障,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也指出,民营企业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里可以有选择性地投资,以营利的投资为主。
“地方军”集火循环经济,利好制造端
国家层面指方向,各地政府也在跟进。截至目前,云南、江苏、海南、浙江、广东、河北、江西、四川等省已印发加力扩围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释放资源循环回收能力培育需求,两网融合”、基层回收点建设等进一步催热设备供需市场。其中,浙江明确“推动杭州、宁波、嘉兴加快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2025年底三市再生资源利用行业总产值突破250亿元”;四川表示要“推进成都、德阳、内江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成都、内江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4家试点企业建设”……
随着这些政策落实到位,废旧设备拆解、资源化利用产业将不断朝着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有望为属地范围内设备供应商创造更多机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另外,当“严厉打击‘作坊式’回收拆解”成为新常态,提高回收效率、严格控制二次污染等也将倒逼相关产线提标改造,促进技术迭代升级。
与此同时,各省级环保集团已陆续迈进发展资源循环产业新征程,比如,1月成立的湖北省资源循环有限公司,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营收超60亿元、利润超1.3亿元;3月中旬,浙江省环保集团成立台州资源循环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4月,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循环资源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资源循环有限公司”,只为突出“资源循环”核心理念。最近,济南资源循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意味着这一趋势开始朝着市县级下沉,自上而下的资源循环业务网络将加速构建。
倒计时3天,行业专属线上盛会助力万亿产业升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中明确,到2025年,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秸秆等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
目标尚未实现,在临近验收之际,加上75亿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等支持,我国资源循环产业大有可期。携手优质固废处置、资源回收设备供应商,2025第11届视环会将于3日后正式上线,5月13日-16日连展四天,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行业盛会,为资源循环产业扩容升级添动力。
不仅如此,水处理、气处理、仪器仪表、环保综合等展馆也将同步开启,让我们携手奔赴高质量发展未来!
报名请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