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现金流危机突显,近3500亿应收账款:环保行业竞合加速

现金流危机突显,近3500亿应收账款:环保行业竞合加速

2025-05-22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28

  今年,据中国水网不完全统计,共有230家环保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中国水网对其营业收入、净利润与应收账款与现金流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统计。由于部分上市公司的上市板块、统计口径差异以及未单独拆分环保业务板块进行上市等原因,致使部分数据在年报中无法直观展现,因此本文的细分数据中样本总量出现了细微差异。
 
  今年虽迟了些,但内容相当丰富,反映了更多产业的细节。
 
  01 营收上涨不到五成,净利增长颇显乏力
 
  从营收情况来看,230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平均营收为29.44亿元,有110家营业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占比为47.83%,平均增长幅度为24.67%,约有12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营收增长幅度超过50%。
 
  其中,格林美、光大环境、北控水务集团、浙富控股与首创环保5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泰达股份、高能环境、盈峰环境、粤海投资(水资源板块)、飞南资源、瀚蓝环境、龙净环保7家企业营收在100-200亿元之间,另有32家企业营收在50-100亿元之间。
 
  12家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具体营收情况如下:格林美(332.00亿元)、光大环境(280.20亿元)、北控水务集团(242.70亿元)、浙富控股(209.10亿元)、首创环保(200.50亿元)、泰达股份(190.70亿元)、高能环境(145.00亿元)、盈峰环境(131.20亿元)、粤海投资(水资源板块126.71亿元)、飞南资源(125.70亿元)、瀚蓝环境(118.90亿元)、龙净环保(100.20亿元)。
 
  从净利润情况来看,229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为1.51亿元,有79家企业净利润较上年有所增长,占比为34.8%,平均增长幅度为115.2%,约有23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50%。
 
  注:粤海投资主业非环保,仅能拆分出水务板块营收,净利润方面因缺乏拆分依据,故而单独收录其营收部分业绩,因此,净利润榜共有229家企业,相关数据由港元换算人民币而来,或会略有差异。
 
  首创环保、光大环境、伟明环保成为净利润榜单前三甲。229家企业中共有12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净利润超过10亿元,22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在5-10亿元之间。
 
  净利润榜单前十名如下:首创环保(35.28亿元)、光大环境(31.27亿元)、伟明环保(27.04亿元)、兴蓉环境(19.96亿元)、北控水务集团(16.78亿元)、瀚蓝环境(16.64亿元)、中山公用(11.99亿元)、洪城环境(11.90亿元)、三峰环境(11.68亿元)、城发环境(11.41亿元)。
 
  02 近3500亿应收账款,局面能否迎转机?
 
  此次中国水网也收录了228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数据。
 
  22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总额为3492.17亿元,平均应收账款为15.32亿元。而且受环保行业特性的影响,发展越久,规模越大的环保上市公司工程属性越重,应收账款总额也越高。228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企业的应收账款超过100亿,这五家企业均为发展历史悠久的头部企业,另有12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在50-100亿之间。
 
图源:中国水网
 
  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是,有4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甚至超过了营业收入。其中一家企业的营收约为28亿,而应收账款则超过70亿元,甚至是营收的2.5倍。另据某环保企业的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21.68亿元,占总资产的28.39%,坏账准备超过5亿元,占应收账款余额的23.07%。
 
  由此可见,环保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现状确实相当不健康。
 
  与去年相同,今年因为应收账款的原因,不少企业仍然选择了与欠款机构或单位对簿公堂。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
 
  如节能铁汉因追讨29亿欠款,向相关仲裁机构提出仲裁,请求贵州钟山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向节能铁汉支付本息合计29.09亿元。该案中,贵州钟山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六盘水市钟山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尚未履行完毕。
 
  再如巴安水务在追讨六盘水市水城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中的近2.5亿应收款时,六盘水投资公司的法务人员在法庭上当场否认。对此,巴安水务也表示,该项目是十年前开工的项目,到现在已确认的款项,却遭到当庭不承认,呼吁法庭给公司一个公正的判决。。
 
  种种事件表明,环保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解决应收账款问题更不容易。
 
  不过令人松一口气的是,虽然应收账款成为环保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已然时间不短,然而对比前两年行业面对这一问题的困惑与迷茫,去年起,环保企业开始尝试法律手段之外的各种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并取得一定效果,如债权转让、保理融资、抵消税款等方式。
 
  在政策方面,国家层面也为应对应收账款问题,推出了不少政策。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对推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作出系统部署。同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提出了“6+4+2”的12万亿化债方针,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今年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五部委发布的《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 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并规定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年。
 
  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对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等作出部署。紧接着在2月18日,国家发改委表示,我国将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的障碍,对民营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精准施策助企纾困,加力推动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802号公布,《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经2024年10月18日国务院第43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从国家层面高度关注企业应收账款难题,这也为面临应收账款之难的企业带来了希望也增添的解决问题的信心。
 
  03 现金流分化,预示行业洗牌加速
 
  在统计范围内,共有228家环保上市公司公布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下简称“现金流”),现金流榜单前十名如下:光大环境(62.81亿元)、首创环保(40.83亿元)、兴蓉环境(36.81亿元)、瀚蓝环境(32.73亿元)、格林美(30.55亿元)、城投控股(26.56亿元)、伟明环保(24.30亿元)、重庆水务(23.32亿元)、龙净环保(21.77亿元)、北控水务集团(20.8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28家企业中,178家企业的现金流为正值,占总体比例约为78.07%。其中有130家企业现金流在0-5亿元区间,这部分中间梯队企业虽然维持正向现金流,但整体则呈现"大而不强"的特征,现金流盘旋在低位,存在结构性隐患。实际上,现金流超过5亿元,状态比较稳健的企业并不多,绝大部分环保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在5亿元以下。
 
  更不用说,还有50家企业现金流为负值,突破了基准线,这在对资金有着高要求的环保行业,隐患较高,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暴露出行业尾部企业的生存危机。
 
  一般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值说明核心业务收入无法覆盖成本,原因可能是市场竞争加剧、成本失控或销售回款周期过长等。
 
  环保项目特有的长周期属性形成天然的资金沉淀池,环保企业在传统的BOT、EPC与PPP商业模式下,一直以来承受着较大的融资压力。当市场项目从新建项目转向存量项目,当财政紧张、监管趋严、付款延迟成为常态,首先出问题的就是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变成“坏疽”,影响不断扩大,逐渐蚕食环保企业健康的那部分躯体,现金流则是直接表现,若应收账款问题不改善,可以预见环保企业将出现更多系统性问题。
 
  不得不承认,当行业增速从野蛮生长回落至理性发展,企业发展需要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环保产业的现金流困局已然成为发展模式转型的阵痛,如今已是“现金流为王”的时期。行业必须意识到,现金流逐步取代规模扩张成为新的价值标尺。
 
  总而言之,2024年环保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结构折射出环保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未来3-5年行业或将进入深度整合阶段,现金流管理能力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这场静默的现金流革命,终将重塑环保产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逻辑。
 
  在此背景下,商业模式革新成为破局关键,行业领先者正在探索"运营+服务"的混合模式,减少重资产投入,并通过技术赋能的加持,突破现金流困局,也唯有那些能够实现现金流自我造血的环保企业,才能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站稳潮头。
 
  04 国企虽比民企赚得多,但应收账款高企
 
  据中国水网统计,本次共收录了68家国企、162家民营企业的营收、净利润、应收账款与现金流数据。从整体表现来看,除了应收账款外,国企的营收、净利润与现金流情况都比民营企业好。
 
  从平均营收来看,162家民营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为21.69亿元,68家国企的平均营业收入为51.47亿元。国企平均营收约为民营企业的两倍。
 
  从平均净利润角度来看,162家民营企业平均净利润为0.44亿元,公布净利润的国企共67家,他们的平均净利润为2.67亿元。虽然今年环保上市公司的净利表现不如往年,但国企的平均净利润状况也优于民企的平均净利润。
 
  从平均应收账款情况来看,162家民营企业的平均应收账款为8.32亿元;公布应收账款数据的国企共66家,他们的平均应收账款为31.57亿元。
 
  当然这也与企业规模和市场总量相关。除此之外,笔者分析,国企应收账款高于民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受环保行业工程属性重的原因影响,项目的开工需要资金支持,融资更具优势的国企和央企在早年间能迅速发展起来;当前行业的龙头企业们也大多具有先天的国企或央企背景;2、前几年受国进民退浪潮的影响了,不少积累下一定规模和行业占有率的企业被国企或央企收购,使得国企的应收账款问题累积,从而更为凸显。
 
  从平均现金流状况来看,162家民营企业平均现金流为2.06亿元,66家能查询到相关数据的国企平均现金流为8.22亿元。
 
  笔者分析,国企2024年的财务表现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1、在环保这个具有强烈公共属性的领域,国企展现出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尤其是在融资方面,面对民营企业难以跨越的资金壁垒,国企的机会和渠道相对更多。这种资源虹吸效应直接体现在项目获取上——经济下行状态下,国企在环保项目上更易受到资源倾斜。
 
  2、近两年,国资体系对资产收益率考核趋严,低效资产被迫出清。5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抓好“两非”“两资”处置和亏损企业治理,将资源更好地集中到主责主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形成主业更突出、核心竞争力更强的业务布局。
 
  不过虽然国企凭借资源与政策优势暂居主导,但民企的灵活性与技术创新潜力仍是破局关键。《人民日报》2023年报道,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贡献了全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国家也发布多项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创造新的增长动力。如5月20日,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就提出,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
 
  05 写在最后
 
  2024年环保行业业绩数据折射出了转型阵痛——商业模式急需转变,行业洗牌正在加速。
 
  不少企业还在想办法突围,努力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并改善现金流。但也有企业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或跨界向外延伸业务,淡化“环保”印记。如中金环境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已经完成,“南方中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虽然日子难过,业务难做,但也并非无力可施。随着政策纾困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力,环保产业将从“工程驱动”转向“运营为王”,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劣币或从众者必然被行业所淘汰,真正掌握技术,能把握客户需求,顺势而变,应势而为的企业终将能构建起差异化壁垒,成为行业中流砥柱。
 
  原标题:现金流危机突显,近3500亿应收账款:环保行业竞合加速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zlqt.hbchanyelian.com/News-4774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