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嘉宾阵容公布!50 场报告!2025(第三届)高分子循环再利用大会

嘉宾阵容公布!50 场报告!2025(第三届)高分子循环再利用大会

2025-11-19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14

  【大会概况】
 
  高分子循环利用已成为缓解全球资源紧缺与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世界许多国家都已出台强制使用再生高分子的政策法规。新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重磅成立,或标志着我国高分子循环利用产业将迈向新的发展地位,战略意义凸显。
 
  世界不同区域对于高分子循环回收的最新态度和举措是什么?面向“十五五”,国家对于高分子循环利用产业的顶层设计将有何指导?高分子循环回收到底能不能挣钱?究竟哪种先进技术能实现大规模可复制?循环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能为制品企业带来多少的税收减免红利?产品的碳足迹怎样追溯与核算?如何在强制法规与产业“内卷”中脱颖而出?分子可逆设计能否从根本上打破高分子难回收枷锁?
 
  第三届高分子循环再利用大会将于12月11-13日浙江宁波召开,本届大会围绕政策趋势、化学回收&物理回收技术、循环材料高值化利用(纺织、家电、汽车、包装、风机叶片)、动态可持续高分子展开交流与合作。大会将邀请国际领先企业、代表性专家学者、政府、园区、资本、协会和联盟等各方共探高分子循环利用之路。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
 
  大会主席:张立群,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执行主席:刘小青,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大会顾问:张彦峰,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化学学院副院长
 
  支持单位浙江科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大会时间:2025年12月11-13日
 
  大会地点:浙江·宁波
 
  合作媒体:DT新材料、高分子循环再利用、科茂化学回收研究院、生物基能源与材料、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DT新能源、DT半导体材料、DT新型储能与电池、热管理材料、Carbontech、夯邦、材鲸、材视、化工学报、高分子科学前沿、环保在线、MIXUP降塑再造、塑连网······
 
  【嘉宾剧透(企业/技术专家篇)(排名不分先后,更多知名专家和企业待揭晓)
 
  主论坛 12月12日,星期五,上午(Day 2)
 
  张立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历任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华南理工大学校长。他带领团队长期从事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特种功能橡胶材料、绿色橡胶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贡献力的学术与技术成果,为橡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春祥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塑料再生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5年5月履新以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组建中国资环重要指示精神,锚定“成为世界一流橡塑高值化循环利用综合服务商”目标,全力推进资环塑料公司展业兴业,为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本届将分享演讲:《塑料循环利用的“资环方案”》
 
  李明丰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涉及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材料结构研究及高活性、高选择性馏分油加氢精制、加氢裂化、费托合成催化剂和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技术的开发。承担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73项目、863项目、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等重要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授权专利和专有技术515件,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本届将分享演讲:《中国石化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实践》
 
  黎靖宇( Clifford C. Lee) 黎氏塑料咨询公司创办人( Lee Plastics Consulting, LLC)
 
  公司为全球聚合物和石化行业提供技术和市场服务。作为创始人,他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曾在五家大型企业——通用电气塑料公司(现为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SABIC)、CP Chem、 英力士(Ineos) 、利安德巴塞尔 (LyondellBasell)和台塑 (Formosa Plastics)从事聚合物材料催化剂、工艺、产品和商业化的广泛开发和管理工作。之后,他先后加入休斯顿两家知名咨询公司:Chemical Market Resources(副总裁)和Townsend Solutions(总裁),2021年创立了Lee Plastics Consulting, LLC。本届将分享演讲:《聚烯烃的绿色催化和废塑料的升级再造》(The Green Catalysis and Plastics Waste Upcycling in Polyolefins)
 
  先进回收技术论坛 12月12日星期五,下午(Day 2)-12月13日星期六下午(Day 3)
 
  张新功 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惠城环保在废塑料化学回收领域拥有多年深耕经验,旗下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顺利投产。该项目作为行业标杆,成功推动塑料化学回收从“实验室探索”迈向“大规模产业落地”,为全球混合废塑料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引发行业强烈反响。本届将分享演讲:《化学循环:重塑塑料未来,推动绿色转型》
 
  刘思扬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塑料改性、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废旧塑料的智能分选和纯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及应用工作。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多项国家科技部和省市等的科研项目。今年,金发科技的“废杂塑料升级回用集成化成套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本届将分享演讲:溶剂选择性溶解回收技术相关内容
 
  魏思凯 浙江科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科茂化学回收研究院执行院长
 
  他在塑料化学回收领域有系统研究、深刻见地。组织撰写《废塑料化学回收产业发展系列报告》等知名行业研究报告。科茂环境是前沿的废塑料化学循环企业,石化联合会化学循环课题组成员。经十多年技术沉淀,科茂实现将废塑料实现分子级循环利用,转化为热解油、丙乙烯及苯类单体。公司与全球头部品牌、包装及化工企业在可持续材料方面有密切合作。本届将分享演讲:《废塑料化学循环产业新机遇》
 
  张  安 德国Nova 研究所(nova institut)中国项目负责人
 
  张安女士是可再生碳领域的行业专家。她的咨询领域包括生物基化工材料的技术和市场前景、先进化学回收产业,及企业海外拓展等。曾执笔《2024 中国生物塑料市场研究》、《全球生物基聚合物市场预测》,并对欧盟及相关成员国的生物经济产业政策做过深入研究。本届将分享演讲:《欧洲先进回收产业现状及最新政策法规解读》
 
  王华平 东华大学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士,现任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主任、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国家纤维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纺织学报》编委会副主任等。长期从事纤维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聚焦纤维纺丝成形理论及其加工、生物基及再生循环纤维高效制备等技术创新。本届将分享演讲:《废旧纺织品回收技术发展现状》
 
  张  军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以及山东省首届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人才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高分子的加工与功能化、纤维素化学与物理、离子液体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功能化高分子复合材料、绿色包装材料及其应用、高分子的回收与循环、生物基高分子纤维等。本届将分享演讲:废旧纺织物循环利用技术相关内容
 
  刘  平 常州大学教授,石油化工学院院长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在新型催化材料、石油加工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开展系列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重点项目10余项。在J Am Chem Soc、Chem Eng J、Fuel Process Technol、Appl Catal A: Gen等相关领域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12件。本届将分享演讲:《废旧尼龙6高效催化水解制备单体》
 
  马望京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致力于采用热催化或微波驱动热催化开展煤基烯烃的高值化清洁利用,废弃塑料化学回收等应用研究。以第一及通讯在Nat. Commun, Adv Mater等化学、化工期刊发表论文84篇,封面1篇;授权专利47项,其中PCT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37项,完成9项专利转化。本届将分享演讲:《微波驱动废旧塑料降解研究》
 
  刘锋涛 美国凯洛格布朗路特公司(KBR)高级业务发展经理
 
  负责KBR公司在中国的技术许可业务,在炼油、石化领域,拥有二十年以上的技术许可、催化剂、专有设备方面的工作经验。本届将分享演讲:《KBR创新的塑料化学回收工艺》
 
  姜纲文 源天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副总经理
 
  负责公司市场运营及融资工作。废塑料再生行业多年从业经历,同时有6年资本市场经历,投资项目累计金额超两亿元。任职以来已帮助公司完成四轮融资,并与Inditex、欧莱雅等国际知名客户建立合作,完成世界首个生物酶法再生产品千吨级销售订单签订。本届将分享演讲:《生物酶法再生技术引领循环经济新范式》
 
  孟张乐 伊士曼(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亚太区特种塑料部技术项目经理
 
  美国伊士曼化学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特种聚酯公司之一,近年来在化学回收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其凭借甲醇解聚技术(也叫分子回收技术)的化学回收方案,一跃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聚酯化学回收企业。孟先生曾在杜邦和陶氏化学等化工企业中担任多个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岗位,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开发、市场趋势分析、团队管理与业务发展经验。作为亚太区的技术项目经理,他和团队一起为多个耐用消费品、电器、电子、医疗和化妆品包装领域开发了新的应用,推动了伊士曼化学回收项目的持续增长。本届将分享演讲:《伊士曼聚酯甲醇法化学回收最新进展》
 
  王  安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区可持续业务创新委员会总监/全球技术副总监
 
  王安博士拥有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在全球供应链中开发和实施创新的可持续与化学品管理解决方案、数字化平台及技术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方面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他熟悉包括REACH、CPSIA、bluesign、Higg Index、GRS、碳足迹、LCA/PEF和ESG等在内的主要国际法规与标准。本届将分享演讲:《高分子材料产品环境足迹及生态设计评估》
 
  卢  静 霍尼韦尔高级业务拓展经理
 
  卢静女士现任霍尼韦尔公司可持续技术及解决方案高级业务拓展经理, 推动Honeywell的可再生燃料技术,塑料回收技术,CCUS技术在中国市场的推广以及项目落地实施。对国内外SAF技术,市场, 认证和政策方面有深入研究,并参与到国内相关标准和市场白皮书的撰写,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以及资源再生利用的市场发展。本届将分享演讲:《化学回收助力塑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谢奕斌 厦门陆海环保副总经理
 
  资源强制回收产业联盟理事、厦门商业联合会再生资源司业公会常务副会长。致力于可回收固废资源回收和高质高值化利用十多年,参与多项可回收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的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起草和编制。陆海环保在生活垃圾规模化回收利用商业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打造了“政府+企业+居民”通力合作模式,构建“环环相扣”的一体化收运处理体系,并将回收塑料重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避免了政府补贴依赖。
 
  韩  义 扬州惠特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
 
  扬州惠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聚酯工程服务为核心,集产品开发、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为一体的科技公司。公司专门从事聚合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特别对差别化连续聚合、半连续聚合以及再生聚合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已取得丰硕成果,广泛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在国内外已建成十多条差别化连续和半连续聚酯生产线以及一百多条再生聚酯生产线。
 
  徐广强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组组长
 
  获得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等荣誉。2012至2017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随后加入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面向“塑料循环经济”和“双碳”战略的国家重大需求,发展了循环材料从头设计与化学循环的科学与技术,实现了PC、PLA、PET、PA6等塑料的“闭环循环”和“升级回收”。本届将分享演讲:《聚碳酸酯塑料的催化解聚循环利用技术》
 
  倪丽杰 武汉纺织大学副教授
 
  本届将分享演讲:物理/化学回收国际标准解读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恒誉环保自主研发的工业连续化废塑料热解生产线用于对废塑料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将“白色污染”转化为“城市油田”,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产业化应用。
 
  PCR/PIR高分子的循环利用案例论坛 12月13日,星期六,上午-下午(Day 3)
 
  刘小青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研究员、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爱思唯尔2023年、202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从事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热固性树脂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化学回收、新型碳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付  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领军技术专家
 
  正高级工程师,公司二级领军技术专家,“南网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付强工作室负责人,企业博士后导师,电网公司科技引领类五星级班组固体绝缘材料技术领头人。兼任重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级人才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具有国家科技管理师执业资格。主要研究方向为存量绝缘材料回收及高价值利用、绝缘介质检测技术、新型绝缘介质研发。本届将分享演讲:《硅橡胶绝缘材料研发及其降解回收再利用》
 
  张荣琪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纤维复合材料再生分会秘书长
 
  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光伏用玻纤制品研发推广工作组/海洋复合材料研发推广工作组 秘书长。兼任国家标准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39/SC1 委员;建材工业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现工作方向及内容:风力发电机固体废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光伏组件固体废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等,以及光伏复合材料、海洋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产业化技术引导、推动,行业标准建设、产业调研及政策建议,产业发展规范,产业化试点项目推进等。本届将分享演讲:《废弃纤维复合材料回收技术产业化现状及发展路径》
 
  王  晶 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
 
  在汽车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具备非常丰富的材料改性、创新研发、应用等经验,同时具有丰富团队管理和项目管理经验。基于汽车行业和化工行业多年从业经历,掌握各汽车OEM材料体系、应用特性和前沿技术。本届将分享演讲:《车用低碳材料开发与应用》
 
  薛天翔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高级科学家
 
  目前在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工作6年,主要负责亚太区可持续材料的开发,领导了100%可持续材料轮胎项目。固特异还制定了企业战略,其中一个目标是,到2030年,公司将引入第一个100%可持续材料轮胎。本届将分享演讲:《固特异100%可持续材料轮胎之路》
 
  谢  羽 利安德巴赛尔高性能事业部亚太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市场经理
 
  现任利安德巴赛尔聚烯烃(上海)有限公司高性能材料事业部亚太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市场经理,同时担任TfS(携手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第五工作组副主席。自2018年加入公司,在高性能材料与循环经济领域拥有逾八年深厚经验,深度参与并领导了亚太区绿色供应链建设与循环再生材料的战略采购工作。致力于推动化工行业的低碳转型,善于搭建产业链合作桥梁,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本届将分享演讲:《应对循环经济挑战:打造高性能、低成本、合规可靠的改性材料解决方案》
 
  彭  祥 惠州立拓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
 
  化学循环技术再造聚丙烯(Reborn-PP),报告将介绍:1、惠州立拓化学回收聚丙烯工艺;2、惠州立拓化学回收聚丙烯产品的应用;3、绿色价值链的联合行动。本届将分享演讲:《化学循环Reborn-PP重塑产品竞争力与绿色价值链》
 
  浙江恒逸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恒逸石化全资子公司。公司由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全资持股,于2024年11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今年9月,浙江恒逸集团与江陵县签约年产100万吨绿色循环新材料项目投资协议。
 
  杨翼荥 国金证券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基础化工研究员,本届将分享演讲:再生pet行业,关注化学及生物法路径
 
  动态高分子论坛(同期活动)12月12日星期五,下午(Day 2)13:30-17:30
 
  张彦峰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化学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绿色智能高分子材料开发研究。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5月入职西安交通大学开始工作至今。2017年入选陕西省青年百人,2023年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警装备预研项目、西安交通大学青年创新团队、企业合作项目等项科研项目10余项。现已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Nat. Commun., Macromolecules, ACS Macro Letter和Polym. Chem.等国内外化学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常冠军 西南科技大学教授,材料与化学学院副院长
 
  曹鹏飞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任国产高水平期刊Supramolecular Materials和英国皇家化学会高分子材料顶刊RSC Applied Polymers副主编,美国化学学会Macromolecules(高分子旗舰杂志)、美国材料学会MRS Communications和Scientific Reports编委。入职北化材料学院之前任美国能源部旗下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正式研究员(永久岗位,独立PI)。主要研究功能性弹性高分子的设计、合成、性能分析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包括:1)可回收(或升级回收)、自修复和高粘性的弹性体;2)锂电池中的固态电解质、电极粘合剂和电极保护膜等;3)降温涂层、密封胶、3D打印等。
 
  张  琦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动态化学,围绕二硫动态聚合物材料开展了系列研究,提出利用天然小分子硫辛酸构筑本征动态聚合物材料,实现了多功能材料的绿色简易制备和回收,率先探索了该分子体系在自修复弹性体、高性能粘合剂、化学可回收高分子等材料领域的功能应用,其开发的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已被国际上超过70个独立课题组采纳使用并追踪报道。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10余项。本届将分享演讲:《动态高分子的超分子化学回收》
 
  杨  洋 清华大学核研院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vitrimer、液晶弹性体等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关键聚合物材料和可视化检测方法的研究。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本届将分享演讲:《环氧树脂的回收和功能化利用》
 
  秦  博 湖南大学副教授
 
  当前的研究主要针对当前聚合物材料难以回收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运用超分子与高分子科学的知识来创制动态可循环再生的聚合物材料,探索建立动态聚合物材料性能背后的构效关系,进而发掘其在可循环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潜力。本届将分享演讲:《酰基取代脲键驱动的聚脲动态交换与解聚回收》
 
  姜  宇 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入选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湖北省“十佳科普使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调控、动态高分子材料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北省楚天学者、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面上项目、中南民族大学海外引进人才项目等多项。
 
  本届将分享演讲:《超支化聚合物弹性体的微观结构与性能调控》
 
  彭  燕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届将分享演讲:《离子交联弹性体及其自修复和自增强性能研究》
 
  青年论坛 12月11日,14:00-17:30 (Day 1,开放会议)
 
  赵银松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
 
  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青年研究员(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惰性化学键选择性活化、(海洋)塑料的降解与循环利用以及海洋资源利用。
 
  梁  波 长沙理工大学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毕业,长沙理工大学/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主要从事道路工程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张俊珩 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超支化聚合物的产业化应用和绿色及可持续热固性高分子材料研究。本届将分享演讲:《超支化聚合物的增强增韧与循环利用》
 
  司桂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副研究员。2022年6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陈昶乐教授。随后继续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可降解回收聚合物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本届将分享演讲:《聚合物降解与回收--从头设计》
 
  郑杰元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高性能生物基环氧树脂开发与工业化,以及电工、风力叶片环氧树脂的资源回收等方面研究。本届将分享演讲:《生物基环氧树脂的可持续再利用》
 
  王军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先进材料学域助理教授
 
  曾在加拿大诺瓦化学担任研究科学家及实验室技术主管,开发并商业化了全球首个无氟聚烯烃加工技术。目前,在港科大广州建立轻质与界面材料课题组,研究方向包括多功能聚合物发泡材料、聚合物循环利用等。 本届将分享演讲:《可热加工循环利用硅橡胶材料》
 
  郑宏伟 珠海纳甘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化工高级工程师,曾担任上市公司高管,创办2家公司。从事电池正负极材料和循环产业15年,有从新材料创意、验证、放大、量产、销售、到并购上市的成功操作经验;完成了多款产品的产业化,相关产品累计销售几百亿。首先提出了塑料类硬碳工业化技术路线,创办珠海纳甘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本届将分享演讲:《废塑料热解回收制高分子单体和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
 
  更多嘉宾待揭晓...
 
  【大会亮点】
 
  亮点 1:大会论坛洞察全球塑料循环政策与中国“十五五”塑料循环规划!探索新技术、新合作、新产能!
 
  亮点 2:废弃高分子先进回收技术,分享混合低值废塑料、废橡胶、复材等热裂解与解聚技术进展、大规模工程化项目案例、经济性与收率分析,探索化学与物理回收协同发展实现高分子循环新路径!
 
  亮点 3:强制法规时代来临!如何破解再生塑料在纺织、家电、汽车、包装、风机叶片等领域的性能、合规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难题!
 
  亮点 4:动态高分子,从分子结构设计和动态化学键分子机理层面实现高分子材料可持续化及功能化!
 
  亮点 5:青年创新技术与价值分享、人才对接与合作,发掘合作新机遇!
 
  亮点 6:头部企业、顶尖高校、园区资本、产业上下游齐聚!
 
  【日程总览】

 

  核心议题
 
  专题一:高分子循环再利用产业宏观论坛
 
  国内外高分子回收政策、法规和规划解读;
 
  中国再生高分子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欧洲、东南亚等市场现状与下游需求分析;
 
  高分子循环产业链跨界携手与减碳行动案例。
 
  先锋对话(圆桌):废弃高分子先进回收技术的产业化路径与关键成功因素
 
  拟邀:先进回收技术开发企业、技术专家、终端品牌企业、NGO组织
 
  专题二:先进回收技术
 
  废弃高分子→单体/低聚物/热解油
 
  混合废塑料(含氯)、废橡胶、废复材热解技术:热裂解、催化裂解、微波裂解、超临界水裂解、氢解等;
 
  聚酯/聚氨酯/尼龙解聚技术:水解、醇解、糖解、胺解、氨解、生物酶解等;
 
  废塑料溶剂溶解法物理回收技术;
 
  热解油、再生塑料的标准解读;
 
  废弃高分子化学循环碳足迹、生命周期分析与认证;
 
  可商业化落地、可大规模复制的化学回收工程项目案例分享;
 
  化学回收前端进料预处理技术及产物净化技术(吸附、脱氯、除杂、分离纯化);
 
  低值废塑料分拣技术及城市项目运营案例。
 
  专题三:PCR/PIR高分子的循环利用案例
 
  强制法规倒逼行业变革,再生高分子如何改写产业逻辑?
 
  欧洲新法规政策(汽车、纺织、包装)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路径解读;
 
  品牌商采用化学循环材料的欧美市场监管豁免机制解读;
 
  报废汽车/家电高效拆解、混合废塑料处理与资源化处置技术案例;
 
  单层/多层软塑包装材料的回收再生技术与实践案例;
 
  再生塑料在化妆品、日化、食品饮料、快递、外卖、家居、托盘的应用案例;
 
  多材料混纺纤维的分离与预处理技术;
 
  涤纶、锦纶、氨纶先进化学循环技术的突破与规模化应用;
 
  热固树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纤/碳纤复材)的循环再利用技术与案例;
 
  退役风电叶片的回收与高值化利用案例。
 
  同期活动:动态高分子论坛
 
  通过可逆化学键(也称动态键)实现高分子材料可持续化及功能化
 
  1. 动态高分子化学与原理;
 
  2. 温和条件下可自修复与循环利用的高性能动态高分子材料;
 
  3. 高稳定性的动态非共价键超分子聚合物材料;
 
  4. 动态高分子弹性体材料;
 
  5. 动态高分子凝胶材料。
 
  【特色活动】青年论坛
 
  高分子循环再利用领域,有哪些“潜力股”团队和技术?
 
  论坛将发掘科研团队创新成果,设置20+场报告,助力行业15分钟了解一个方向,聚焦原始创新、价值创新,为对接人才与合作搭建一个高效交流平台。内容包括废塑料先进回收技术(光催化、电催化、酶催化等)、可回收高分子结构设计与合成、回收过程机理研究、催化剂设计、创新应用案例、碳足迹核算等。
 
  欢迎高校、科研院所申报分享!
 
  注:以实际报告内容为准,若您有更好的话题与建议,欢迎联系会务组!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zlqt.hbchanyelian.com/News-53955.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