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来烟台旅游的朋友发现,这里的海面变成“草原”了。
近日,山东省烟台市部分海域浒苔大规模爆发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有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海阳市千里岩海域附近,一艘小艇在青绿色的海面上行驶,密集的浒苔随波浪起伏,宛如“陆地行舟”。浒苔爆发,不仅会影响海滨景观,还对当地的渔业生产和旅游业造成很大影响。为此,烟台市已部署多艘专业打捞船只,对海上漂浮浒苔进行围堵收割。
与此同时,在距离烟台700多公里远的北京,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在这里召开,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会议指出,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当然不是由于烟台浒苔爆发这样的突发事件,而是基于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盘大棋。但如此高级别的会议,明确提出要“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无疑释放出加码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信号。
未来,一个千亿级别的海洋环卫市场,正在悄然崛起。
1 三年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海湾岸滩垃圾盖度降幅75.6%
6月25日,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2号,生态环境部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正在这里举行。
今天的主题是“美丽海湾建设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中国海警局执法部副部长郑云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去年6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多个部门印发方案,在全国65个海湾开启为期三年的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请问这项行动开展的情况如何?下一步在海洋垃圾治理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这位记者所说的“三年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指的是去年6月初,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印发的《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在全国沿海地市城镇建成区毗邻的65个海湾开展为期三年的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65个海湾内岸滩垃圾要得到及时有效清理,海面漂浮垃圾密度明显下降。到2027年,65个海湾内海洋垃圾密度则要大幅下降,常态化达到清洁水平等目标。
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这项行动取得了什么进展?
张志锋表示,行动方案印发以来,各沿海城市以65个毗邻城市建成区的海湾为重点对象,持续开展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无人机航拍结果显示:相关海湾岸滩垃圾的平均盖度从去年夏季的5.14‰下降为今年春季的1.25‰,总体降幅达到75.6%。全国65个海湾中,去年无人机航拍发现了157个海洋垃圾集中分布岸段,总长度达到126公里左右。到今年春季,这些岸段均已基本完成存量垃圾的清理工作。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继续深入做好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工作,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
2 沿海各地积极推进海洋垃圾治理,近岸海域三类垃圾总量逐年下降
在生态环境部的推动下,全国沿海各地积极推进海洋垃圾治理工作,治管协作机制不断健全,回收利用模式不断创新。例如,江苏省启东市相关部门和协会共同签订了“垃圾不入海”行动的多元共治协议,从源头抓好海洋垃圾治理工作。在福建,厦门和漳州两市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共同加强厦门湾及九龙江入海口的漂浮垃圾清理。
还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浙江台州“蓝色循环”模式。去年以来,浙江省组织相关地市县区和优势企业,进一步建优建强“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品牌,浙江全省已建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点36个,实现沿海地市县区全覆盖,累计回收利用海洋塑料废弃物5.08万吨。
此外,上海、江苏、山东、海南等其他沿海省份也结合本地实际,借鉴浙江经验,建立各具特色的海洋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模式,推动资源节约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在金融领域,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把海洋塑料回收利用纳入绿色金融支持项目清单,为海洋垃圾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升了综合效益。
以上种种行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海南省为例,早在2020年,他们就将海口、三亚、洋浦经济开发区作为试点探索建立海上环卫制度。2021年起,又在全省铺开全面实施海上环卫,明确将沿全岛海岸退潮线200米范围纳入环卫保洁体系,使得海南成为全国第一个在省域范围推行海上环卫的省份。经相关部门监测统计,海南岛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垃圾、海底垃圾和海滩垃圾等3类垃圾总量逐年下降,近3年降幅分别为94.2%、66.8%、67.2%。全省有16个海湾地理单元入选国家级和省级美丽海湾名单,沿海岸线环境面貌持续优化。
3 盈峰环境中标9000万海洋垃圾大单,千亿规模海洋环卫市场爆发
沿海各地的行动,也为环保产业释放了新的机会。
以上文提到过的海南省为例,今年5月19日,《海口日报》就刊发文章《福龙马智慧环卫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作业新模式用智慧科技引领海域环境治理新风尚》,详细报道了福龙马为海口市龙华区海域量身定制高效、智能的环境治理方案的事情。
更早之前,1月26日,广东省政府采购网消息,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海洋垃圾清理服务项目公布开标结果,中标供应商为盈峰环境子公司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成交金额高达90,756,800元(约9076万元)。据了解,这也是截至目前业内成交额最高的海上环卫项目。
事实上,盈峰环境在海上环卫领域早有布局。2021年,该公司就先后中标“三亚市天涯区海上环卫项目”和“万宁市海上环卫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海洋垃圾清理经验。此次中标广州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海上环卫领域的领先地位。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海南、福建、广东、广西、河北、江苏、辽宁、山东、上海、天津、浙江等十余个沿海省份先后开标“海上环卫”政府采购项目200多个,盈峰环境、玉禾田、福龙马、北京环境等业内头部企业先后进入该领域。
例如,玉禾田参与多个海南等沿海省份的海洋垃圾清理项目,提供从垃圾打捞到分类处置的全流程服务。中国天楹参与江苏省、浙江省等地的海洋垃圾清理,提供从垃圾清理到资源化利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启迪环境也开发了智能化垃圾打捞和监测系统,运营山东省、辽宁省等地的海上环卫项目。
除了一些全国性的环保企业,还有部分地方性环保企业也在积极投身这一领域。东飞环境参与了福建的海上环卫项目,广东绿润环境、深圳玉龙环保则在广东省内开展了海洋垃圾清理业务。
回到政策层面,“三年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为海洋环卫市场打开一扇大门,刚刚结束的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则为这个市场又续了一把火。这意味着,未来关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行动仍将继续,政策连贯性也将得以保持。
数据显示,我国海岸线达2.5万公里,近海水域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湖泊面积达83400平方公里,内陆水域总面积也达到1747万公顷……随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未来,一个千亿规模的海洋环卫市场正在诞生。
原标题:中央财经委会议信号!千亿级海洋环卫市场爆发